新用户送60元

去小易多多APP浏览
加小易福利官
专属福利等你拿
复制链接成功
当前位置: 首页> 人际交往> 有些“社恐”可能真的是一种病

有些“社恐”可能真的是一种病

2023年09月13日 · 社交技巧笔记 · 153人阅读

日前,美国维斯塔津公司在官网上发文称,公司开发的针对“社交恐惧症”的药物PH94B在三期临床试验中结果达标。该公司的研究者称,他们已基于PH94B为一些患者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案,并观察到了患者社交焦虑症状的总体减轻和改善。这一消息的发布,引起了各地“社恐”人士的广泛关注。

当下,“社恐”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汇。许多年轻人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以表达自己在社交场合会感到不适的特质。那么,“社恐”是否真的是一种疾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部分病理性“社恐”也受遗传因素影响

“很多时候,人们口中的‘社恐’指的不一定是真正的疾病,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状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孟繁强表示,比如在特定的场景下会感到紧张,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表现是很常见的,并不属于病理性的“社交恐惧症”。而横在“正常”与“疾病”之间的“分界线”,在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症状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程度。

当一个人的社交焦虑症状致使其无法正常进行社会活动,比如大量回避社交场所、想到社交场景便会产生紧张情绪,甚至恐惧与他人碰面等,类似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便有可能存在病理性的“社交恐惧症”。

医学意义上的“社交恐惧症”也被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精神类的疾病。其主要特点就是持久性地害怕社交情境或可能诱发社交的行为。一旦面临这种情境,患者就会产生焦虑的生理反应。尽管许多患者都能够意识到这种情况,但由于这种生理反应不受患者主观控制,因此许多患者依旧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回避相关的社交场合,部分患者甚至会将自我与社会完全隔离。

孟繁强介绍,社交焦虑障碍的病因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生物学遗传因素,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有30%以上的人患病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第二种则是社会心理的因素,比如青少年时期不良的成长环境、多次在社交情景下失败的经历,都会歪曲人们对于社交行为的认知,从而产生持续性的负面思维。

判定社交焦虑障碍有这些参考标准

尽管“社恐”一词已经广为人知,但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往往无法对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心理状况进行准确判断,经常会高估或低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那么作为普通人,到底该如何判定自己是不是有社交焦虑障碍呢?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岛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专家付磊给出了三条判定标准:情绪是否过分紧张、是否出现行为异常以及是否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会长时间处于害怕社交的心理中,持续时间达半年以上;在社交环境中容易过分焦虑紧张、担心,会出现发抖、结巴、大汗淋漓、尿频、拉肚子等症状;极力回避大多数的社交场合,明显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导致学习或工作任务无法完成。当出现这三类明显症状时,说明人可能患有社交焦虑障碍,需要接受专业医生的帮助。

“由于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社会关系网薄弱,仅靠自己来对抗病症是十分艰辛的。因此,在对自身状态进行初步评估后,患者需要前往精神科请医生进行诊断。确诊病情后,再展开针对性的治疗。”付磊表示。

孟繁强介绍,当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时,临床上会采用药物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重度的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可选择服用一些抗焦虑药物。针对症状较为严重、经常处于惴惴不安状态的患者,临床上会采用一些可持续服用的抗焦虑药物。而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则可以服用一些短效药物,在开始社交行为之前的半小时或者一小时服用,以此缓解焦虑感。

依靠心理治疗摆脱社交恐惧

尽管药物治疗能够较为快速、明显地产生效果,但不可忽视的是,不恰当地应用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或者依赖性,对患者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害。因此,对于大多数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临床上更多考虑心理治疗的方式。

付磊告诉记者,针对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有许多心理治疗方法,如冥想、脱敏训练等,而其中最主流的办法就是认知行为治疗。付磊表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社交情境产生过分的、不合理的恐惧。因此治疗的重点,便在于消除这种过分与不合理的恐惧。

“举个例子,一位患者由于在社交场合下说错了一句话,便感觉大难临头,认为别人一定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那么在心理干预中,我们便让他先去寻找一个‘例外’,比如说他曾经是否有听到或看到过别人有类似的情况,但这个人最终没有得到严重的负面评价。”付磊介绍,一般而言,患者都会发现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在这种引导下,患者便会知道凡事都有例外,其本身的不合理认知会逐渐被解构。一旦这种认知被解构,患者所产生的灾难化感受的程度就会降低。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辅导中心原咨询师、合肥善源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郑世彦认为:“对于社交焦虑障碍,我们自然要去重视它。但是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依旧在于当事人和社会对这种心理状态的认知。”他表示,现今社会上存在许多可能导致社交焦虑障碍的因素,如儿时没有充分被爱、没有被充分接纳等,这会使得人们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是不值得被爱的,从而害怕被批评和否定。因此,除了求助于专业人士以外,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需要做的就是拿出勇气,勇敢做自己。

链接

线上社交不能代替现实社交

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或网络社群来进行线上社交,甚至有不少线下“社恐”的年轻人,到了线上却变得十分活跃,反差明显。那么,网络空间真的能让人摆脱“社恐”吗?

对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红梅教授曾指出,线上社交是现实社交的延伸和补充,不能完全代替现实社交。刻意回避现实社交,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

想要克服“社恐”,还应在现实中与他人多沟通、多互动。“社恐”人士可以多约朋友去看电影、参加郊游踏青,或者只是与人聚在一起闲聊,尝试享受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社交带来的愉悦感。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勇敢跨出第一步,是摆脱“社恐”的关键。(周思同)

(来源:科技日报)

转载须知: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与分享,小易多多(易社保)网站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
上一篇 :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 下一篇 : 什么是心肌梗死,突遇心肌梗死家属该怎么办?

先让自己舒服,才是高情商的关键!很多人搞错了重点

4月28日 51 阅读

宿舍的社会关系,让年轻人自己找弹性

4月25日 88 阅读

这10件小事,就算做了也不是自私

4月24日 42 阅读

年轻人修习“网络隐身术” 透明头像成社交新密语?

4月12日 45 阅读

宁愿找搭子也不走亲戚?学者谈“断亲”:主动社交意识的觉醒

2月18日 129 阅读

越说越崩溃,安慰人时这8句话千万别说

1月16日 221 阅读

越“社牛”,越长寿

2023年9月25日 299 阅读

保护隐私,理性对待“最熟悉的陌生人”

2023年9月5日 167 阅读

死亡风险直降12%!爱发朋友圈,竟会让你变得更长寿?

2023年9月4日 154 阅读

令人尴尬的“社交癌”,真的能预防和改善吗?

2023年8月25日 223 阅读

已经到底啦~

相关热门

  • 友情类型都有哪些

    2336阅读
  • 心理围墙什么意思

    2087阅读
  • 沟通姿态有哪些

    1621阅读
  • 被别人忽略了怎么办?

    988阅读
  • 什么是独处能力

    919阅读

推荐产品

  • MBTI人格测试

    16种MBTI类型,测测你是哪一种?

    ¥ 39.90¥ 39.90

  • 理想恋人测试

    谁才是你理想的另一半

    ¥ 16.90¥ 16.90

  • 人格治愈力测试

    测测你人格中最有治愈力的是什么?

    ¥ 9.90¥ 9.90

  • 智商检测器

    测测你的智商有多高?

    ¥ 16.90¥ 16.90

  • 塔罗人格测试

    你是否知晓自己真实的样子?

    ¥ 16.90¥ 16.90

个人社保公积金查询

* 查询城市

请选择城市

热门城市
      * 社保公积金

      请选择查询类型

      社保查询
      公积金查询
      一键直达

      热门总榜

      换一换

      • 1

        易社保升级为「小易多多」,9年品牌焕新升级!服务用户超80万,感谢有你!

      • 2

        北京参保重要通知!需在截止日前确认上家单位及个人已暂停参保!

      • 3

        关于生育医疗费报销等,日照市医保局回应

      • 4

        小易多多(易社保)平台2024年5月社保缴费截止日更新

      • 5

        哈尔滨职工医保起付标准是多少?附最高支付限额、报销比例

      • 6

        最低20%!江苏一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

      • 7

        海南:职工医保的门诊和住院的报销待遇是多少?

      • 8

        长春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门诊起付线、报销比例、封顶线是多少?

      • 9

        天津职工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附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

      • 10

        2024西安职工医保门诊报销比例是多少?附起付线、最高支付限额

      热门标签

      全部

      • 心理健康

      • 焦虑症的表现和症状

      • 爱情心理学

      • 性格测试

      • 情商测试

      • 心理测试

      • 家庭教育

      • 职业性格测试

      • 抑郁症